输了最大分差体现中韩足球差距,正视现实才能改变现实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3-11-22 03:00:28阅读次数:0

图片

孙兴慜的"闭嘴"手势令人不快,但中国足球无力用实力回击。

0比3,这是中韩足球队交锋的史上最大分差,也充分体现了两队之间目前的实力差。

比分并非偶然。韩国队从始至终都掌控着主动权,并顺利地兑现了自己的优势。对中国队而言,或许会对第一个点球有所怨言,但很难说这是一次绝对的误判。在没有VAR的情况下,这是一次五五开的判罚。更况且,即使没有这个早早出现的失球,也改变不了中韩两队在场上表现出的巨大实力差。

现实如此,只能接受。

中国足球曾长期患有"恐韩症"。直到2010年2月的东亚杯,高洪波率领的中国队以3比0取胜,才终结了长达32年的遇韩不胜,尽管对手没有派出主力阵容,也足以令当时的所有中国球迷开心了好一阵子。即使在那段长达三十余年的黑暗期里,中韩两队的差距也要比如今小得多。当年屡屡撞墙的中国队曾在部分场次里看到胜利的希望,却总是差了一口气。其实"恐韩症"这个历史名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暗示:两队所差的更多的是心理层面,而非不可跨越的物理距离。但这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。

本世纪起,世界足坛掀起了欧洲化浪潮,欧洲联赛成了锤炼球员的唯一舞台。日本、韩国、伊朗等亚洲豪强追上了这股潮流,并由此牢牢巩固了自己在亚洲的地位,甚至可以在世界大赛里梦想更多。而中国足球却成了逆潮流的典型,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只有武磊一人独自在欧洲撑场面。一度喧闹的中超成了暖房,金元足球消磨了球员们外出闯荡的斗志,也没来得及培育出未来之星。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

"要将球员们送出国",在现阶段,这还是一句人人知道有理却又无法实施的空洞口号。送去欧洲俱乐部的前提是球员的能力或潜力符合对方要求,也需要国内拥有足够数量的各年龄球员储备,中国足球目前并不具备。中国足球唯一可做的是全力保住青训工作。金元时代的俱乐部们也曾为青训投资不菲,但没来得及开花结果就已纷纷倒下,但这批已经走上足球路的苗子若再大量流失,恐怕中国足球的低谷期将漫长得难以看到尽头。我们需要的是保护现在虚弱无比的根部,并从基础重新改造。正视现实,才能改变现实。

  作者:沈雷

文:本报记者/沈雷 图:视觉中国 编辑:吴姝 责任编辑:谷苗

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